為什麼要寫這篇?
我能明白當詢問專業者時,總會抱持一種想法:「我提供我的平台,希望對方能給我所有建議」,但仔細思考,事實上這是很強人所難的預期行為,同時也容易導致期望不對等而產生問題。
以日常來說,當今天想去市場買菜,我跟老闆說:「我想買個菜跟肉」,有發現哪裡怪怪的嗎?沒錯,我沒有說出我需要什麼菜或是什麼肉甚至是什麼部分,更沒有說明需要多少量。
即使都不知道,也可以說是要滷肉用的肉還是做糖醋用的肉,要配控肉用的菜,還是煮湯用的菜,這時候專業的肉店或菜店老闆就能給予正確建議,而後才會到達一定要幾斤、多少量、多少錢的問題。
了解大致邏輯後,我們套到行銷來思考
很常聽到幾種隱藏疑問(我當自己為消費者時也長會有的思考方式)
- 「就是不知道才需要問,為什麼還要一直問我」
- 「既然是專業公司,不應該先提供建議方案供我選擇嗎?」
- 「希望成效都是真實,但我覺得應該時間應該不用很久」
- 「難道我只是買過便宜的,就導致異常無法修復嗎?」
上述詞語其實都沒有任何惡意,只不過正因為不了解行業生態而產生的『誤會』,隔行如隔山這句話向來不是開玩笑,不論哪個產業,雙方若無共識就容易造成分歧,而技術產業又尤其是,原因有二
一、技術人員通常不愛說明解釋過多,覺得反正大家不懂
二、消費者事前以結果論容易預期過高,進而感受失望甚至背叛
有什麼可以彼此先理解的呢?
▎以顧客而言,我們用以下幾個小點,一起簡單了解生態與各類要求的原因吧!
1.哪些執行應該是免費的?
凡事皆有價,尤其在技術相關行業更是,評估、檢測、數據提供等等都是,以寵物為例,架設純種高級寵物,除了購買的金錢付出,後續飼養照顧、防疫、看病等也是都要負責的,若買了高級寵物就認定他會自己長大生存變漂亮,是不是也有點不合邏輯呢?
所以,以『真人粉絲』來說,想要真人願意主動跟蹤,個人後續需要經營作出努力是必須的,但當真的在執行時,大眾較容易帶有「我都購買了就要有真人來」卻忽略了自己可能一個禮拜一個月都沒發文。
認為購買了就應該有成效沒有錯,但忽略了中途需自行付出的努力與帶有不合邏輯的期望就容易讓自己失望了。
2.諮詢時前到底應該提供什麼?
有了心態建立後,就可以來到諮詢環節,如同最前面所述,當為提供『什麼用途』的『什麼產品』,再專業的人都愛莫能助的
那營銷面向這麼多,我怎麼能知道每個服務我該提供什麼呢?
答案很簡單,只要記得以下幾點:
(1)什麼平台
google、IG、FB、新聞、論壇等都是平台的一種,詢問時務必提供想詢問的網址(可能是新聞文章、自己的社群)
(2)哪項服務
是想購買粉絲、刪除文章還是協助經營,又抑或是關鍵字搜尋優化(SEO)、影音拍攝,除了項目以外還需提供所需數量才能讓技術人員更好的評估,若是不知道也可以直接告知「我不知道我的平台該做什麼項目,但我希望……」,請求人員協助您。
3. 我過往購買記錄對我的平台有影響這麼大嗎?
沒錯,就是這麼大。當評估完畢,或是被告知規範時,不一定會有好的結果,有些人會被告知不可執行有些人會被告知商家異常(甚至開始執行後都有可能被查出異常而無法執行),原因不外乎過去購買經驗操作不良、或是自行違反平台規範,以商家來說可能尚未驗證或是重複店家等問題而被判定異常,一般人根本很難察覺,因此尊重技術人員同時向專業人員尋求幫助是很重要的。
好拉,以上是不是感覺有點小沈重,其實只要事前提供更詳細、事中彼此尊重並信任,任何問題都不是問題的。